時間: 2022年03月17日 08:45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92次
2021年11月16日,交通運輸部首次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以預防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從業人員及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為主線,突出裝卸、運輸等重點環節防控,注重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消毒。
2021年8月13日,交通運輸部對指南內容進行修訂,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第二版)》,明確提出切實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物流重點環節和重要人員疫情防控要求,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嚴格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的閉環或封閉管理、增加核酸檢測頻次、強化環境清潔消毒。
給冷藏車內部消毒
二、食品冷鏈消毒的重點與難點
綜合相關政策措施,進口的生(冰)鮮禽畜肉類、水產品、食品及原料等冷凍和冷藏進口食品的預防性消毒是防控重點任務之一。
具體而言,主要是對其包裝、冷庫及其他冷凍冷藏場所的環境及物體表面、設備、庫內搬運工具、冷鏈食品的運輸車輛、集裝箱等進行消毒,包括對大型冷庫及其他冷藏設施的環境(地面、墻面、頂面)及各種物體表面、空間與空氣、庫內各種轉運工具等的消毒;所有從事與冷鏈食品相關的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系列,身體及手衛生消毒;冷庫、冰箱冰柜等的融冰、污水、污水渠(管道)、污物、垃圾等的消毒;冷庫進出貨物電梯間、月臺、建筑外環境、車輛出入通道、停車場等的消毒。
我們可以看到,消毒的重點是冷鏈食品外包裝、運輸工具、使用的工用具和工作場所等等。而冷鏈食品外包裝、冷庫、運輸集裝箱的內壁的消毒是難點所在,這與目前消毒技術水平有很大關系。
在2021中國制冷展期間的論壇活動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海南表示,根據2021年10月發布的《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要求噴灑消毒劑的方式對進行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化學消毒劑易殘留,可能會污染食品;目前缺少適用于低溫的消毒技術,普通消毒劑在低溫下消毒效果欠佳;消殺過程多為人工操作多為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低,通常對40英尺的集裝箱進行消毒,往往需要4至8個小時。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新冠病毒繼續突變的情況下,新浪,我們要構建起更加安全的冷鏈體系,需要高效的殺菌消毒技術作為支撐。
三、現有消毒技術的效果比較
“消毒”指的是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有害微生物,并使其無害化的處理。綜合目前國內外現有消毒技術,主要分為化學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兩大類,其中應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最為普遍。如《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中涉及的均為常溫化學消毒劑,包括醇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等。目前大多數冷鏈消毒過程中,采用的基本也都是以上常溫化學消毒劑。然而,各種化學消毒劑有各自特點和效用,并且低溫環境對消毒效果影響很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表示,食品包裝消毒具有安全性、經濟性要求、操作方便可靠性等要求。目前來看,環氧乙烷的毒性決定其不能用于食品消毒,醛類、酚類、碘等都不適宜食品包裝消毒。
對于二氧化氯噴霧方式,張流波表示,利用500mg/L濃度的二氧化氯消毒在相關規范中被推薦,但已有地方發現其效果不理想,該濃度在低溫下可能因結冰無法發揮消毒作用。二氧化氯本身需要使用前通過化學反應生成,如與其他防凍成分復配不可預知因素太多,難以滿足應急需求。
季銨鹽在低溫下的消毒效果較差,提高濃度可能有效但實驗時中和劑選擇困難,做出準確評價需要研究評價方法,加上其常溫下遇水宜起泡的特點,并不適宜單獨作為食品外包裝消毒劑使用,可以嘗試用于冷庫表面消毒。
酒精在低溫下不結冰,但消毒效果降低,與其他消毒劑復配可以達到消毒效果,但高濃度時有爆炸風險,不適宜大面積使用,也不適宜局部長期不間斷噴霧消毒。
過氧乙酸與防凍成分協同,應該可以達到消毒效果,并已有人嘗試使用,目前尚無系統評價,并且該方法使用成本偏高。